你的位置: 首页 -> 征信信息 -> 一文扫清征信市场现状:数据采集场景割裂仍是硬伤
一文扫清征信市场现状:数据采集场景割裂仍是硬伤
发布时间:2016-08-31 15:58:00       


从现在为数不多的几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角度反推个人征信市场,得出的结论总不至于太偏颇,甚至可以说最接近于事实真相。消费金融牌照和征信系统搭建,天生割裂不了。

 

重庆地区的消费金融试点企业马上消费金融,获批开业刚满一年。其首席数据官刘志军有个犀利的观点——原因是,银行体系累积的个人征信数据是与其金融行为(尤其是借贷)相关度最高的,最能反映个人信用与还款能力的;而现在几家拿到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征信数据的获取上,还需要从割裂并且有限的几大数据场景中,运用自身的技术能力、在获得受众授权的前提下慢慢累积。中国的商业银行们如果集体将信用卡业务与渠道全面下沉的话,消费金融公司将没有太大的存活空间和市场优势。

 

刘志军的话至少帮我们扫清了往日对消费金融和征信业态的一些误读:曾经我们以为一切跟放贷有关的业态(消费金融、小贷公司)的设立,可以全盘利用母公司的数据,其实是错的。

 

怎么说?就马上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自从几家上市公司在2014年末齐齐披露要一起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开始,舆论就普遍认为,这家消费公司将会“赢在起跑线”上。因为背靠阳光保险、重庆银行、重庆百货等几大股东,相当于坐拥了保险系、银行系和零售百货巨头的用户数据,这无疑可以让马上消费金融的征信数据库拥有多维度数据。

 

事实并不如此。刘志军告诉笔者,目前马上消费金融的主要数据来源,还是央行、公安部、重庆社保、运营商和一些互联网平台。而最为重要的是,这几类数据库并不是完全自动接入系统,而是只有在客户申请了相关产品,并且充分授权以后才可以查询,查询以后才可以提炼相关有效数据到自身的征信数据库里去。以大股东重庆百货的数据库为例,重庆百货有1000多万的会员数据,看起来非常庞大,但如果经过层层筛选,将身份并不是那么清晰的数据剔除,最后有效的征信数据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反推现在马上金融消费与重庆社保合作的专项类产品“麻辣贷”,之所以可以做到无人工、100%纯线上审批,说白了是因为引入了重庆社保数据做为征信数据。

 

刘志军的话,道出了目前我国征信市场的第一个困局:而这也是央行自去年1月就已经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框定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拉卡拉信用等8家机构入围首批个人征信牌照,但时至今日,多轮验收之后,牌照迟迟未下发的主因。最新的进展是,日前央行征信管理局下发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草稿)》,其中又重点强调了征信机构在信息采集时,需要经过信息主体授权。有效数据的采集场景(央行、公安、政府职能部门、运营商、电商平台等)是互相割裂的。

 

监管和业界也看得很清楚,脱胎于互联网背景的第三方征信们,其评分体系多数还是基于母公司的主营业务生态圈,比如芝麻信用多用的是阿里平台的电商数据,腾讯征信多用的是基于腾信社交生态圈的“社交数据”,拉卡拉信用多用的是母公司多年累积下来的收单数据,而最为重要的“金融数据”,这些新兵其实都想办法从其他渠道补充。

 

而现在,恐怕最让新兵坐立不安的是,随着消费金融风口的极速爆发,最具有基础数据优势的玩家——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实质性地觉醒,不再仅仅机械性地推出信用卡的零售产品,而是开始对个人信用链条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创造更多的商用场景。

 

最近一个不太引人注意但很重要的信号是,招行、浦发、广发等银行,都陆续推出了基于自身银行账户的信用分产品。这些银行信用分总结起来,大多是根据客户的身份特征、用卡行为、还款行为及在该行的其他金融产品对客户进行信用综合评分。而银行根据客户的分值划分相应的信用等级,等级越高,银行就会回馈该客户更加多的、包括餐饮、娱乐、旅游等场景在内的更优惠的用卡优惠、快速调额等权益。

 

也就是说,银行在信用卡这一已经很成熟的产品上,相伴而生的消费金融与个人征信两大市场,正在迎来真正厉害的玩家。正在挖掘并利用其衍生的信用价值,进一步掘金消费金融。


平台简介 >
本项目以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应用,按照供应链和产业链双协同的产业升级路径,引导批发市场从渠道为核心价值转向以产品提质为核心价值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主要的体现是:以大数据为根基,以服务为本源,以平台为窗口,打造促进产业升级的O2O平台,从而协助政府强化产业引导,优化产业生态,提高服务效能。
联系我们 >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电话:(8620)83339962 83338102
邮箱:gzpf668@163.com
传真:(8620)83338170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华南路98号海印中心5楼
Copyright@2016,guangzhou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专业市场公共信息平台 粤ICP备14006726号